- 答疑解惑:恒温恒湿试验箱补水有什么讲究?
- 点击次数:13 更新时间:2025-07-01
恒温恒湿试验箱通过模拟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环境,对各类产品进行可靠性测试。在其运行过程中,补水环节至关重要,讲究颇多。了解这些讲究,能确保试验箱稳定运行,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。
一、补水量的控制
1.依据试验需求:不同的试验对湿度要求各异,这直接决定了补水量。例如,一些对湿度要求很高的电子元件防潮试验,可能需要长时间维持 90% 以上的相对湿度,此时试验箱消耗水分量大,补水量就要相应增加;而对于某些对湿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工业产品试验,如 50% - 60% 相对湿度环境,补水量则可适当减少。操作人员需根据试验标准和设定的湿度参数,预估试验过程中的水分蒸发量,以此确定合适的补水量。
2.设备运行状况:试验箱的运行时间、温度设定以及箱内空间大小等因素,也会影响补水量。长时间运行的试验箱,水分蒸发积累量多,需要补充更多的水;高温环境下水分蒸发速度快,相比低温时补水量要加大;较大空间的试验箱,由于空气容纳水汽能力强,维持相同湿度所需补水量也更多。例如,一个运行 24 小时、设定温度为 40℃的大型试验箱,相较于运行 8 小时、25℃的小型试验箱,前者补水量会明显增加。
二、补水水质要求
1.纯净度:试验箱补水应使用高纯度的水,如蒸馏水或去离子水。普通自来水中含有钙、镁等矿物质以及氯等杂质,长期使用会在加湿器、水箱及管道内壁形成水垢,影响加湿器的雾化效果和水分的正常输送,降低湿度控制精度。例如,水垢堆积可能导致加湿器喷头堵塞,使喷出的水汽不均匀,进而造成试验箱内湿度分布不均。而且杂质还可能与试验箱内的金属部件发生化学反应,腐蚀设备,缩短使用寿命。
2.微生物含量:水中微生物过多同样会对试验箱产生不良影响。微生物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下会大量繁殖,可能堵塞水路管道,影响补水系统正常工作。此外,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能改变试验箱内的环境,干扰试验结果。所以,要确保补水的微生物含量符合相关标准,必要时可对补水进行杀菌处理,如添加适量的杀菌剂或采用紫外线杀菌设备对补水进行消毒。
三、补水时机选择
1.定期补水:为保证试验箱湿度的稳定性,应制定定期补水计划。在试验箱运行前,检查水箱水位,若水位低于低刻度线,需及时补水至合适位置。在长时间连续运行的试验过程中,也应每隔一定时间(如每隔 4 - 6 小时)检查水位并适时补水,避免因水位过低导致加湿器干烧损坏,影响湿度控制。
2.实时监控补水:部分先进的恒温恒湿试验箱配备了水位传感器,可实时监控水箱水位。当水位接近下限值时,设备会自动发出报警提示,此时操作人员应立即补水。这种实时监控补水方式能更精准地把握补水时机,确保试验箱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,尤其适用于对湿度稳定性要求很高的试验。
四、补水方式与设备
1.手动补水:一些小型或简易的恒温恒湿试验箱采用手动补水方式。操作人员通过专用的加水口,使用容器将水缓慢注入水箱。手动补水需操作人员密切关注水位,确保加水适量,避免加水过多导致水溢出。这种方式虽操作简单,但对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关注度要求较高,适用于试验频率较低、对湿度精度要求相对不特别高的情况。
2.自动补水:大型或高精度的试验箱多采用自动补水系统。该系统通过连接外部水源(如蒸馏水供应装置),利用水位传感器和电磁阀等部件实现自动补水。当水位下降到设定值时,电磁阀自动打开,水流入水箱;当水位达到上限值时,电磁阀关闭。自动补水方式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负担,能更准确、及时地补充水分,保证湿度的稳定,适用于对湿度控制精度要求高、试验连续运行时间长的场合。
恒温恒湿试验箱的补水在量的控制、水质要求、时机选择以及方式设备上都有诸多讲究。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补水操作,才能保障试验箱稳定运行,获得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。